中文版 ENLISH 手机网站

宁波市商务经济综合运行情况分析(2016年12月)

发布时间:2017-02-14   新闻作者:   浏览次数:672

一、基本情况

1. 商贸:2016年全市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67.6亿元,增长10.3%,商品销售额19714.1亿元,增长11.4%,餐饮业营业额413.0亿元,增长15.3%。其中,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4.4亿元,增长8.5%,限上商品销售额13644.6亿元,增长7.2%,限上餐饮业营业额63.7亿元,增长8.8%。全市累计实现网络零售额1024.6亿元,增长45.6%。12月,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1.9亿元,增长6.6%;限上商品销售额1416.4亿元,增长24.3%;限上餐饮业营业额5.6亿元,增长3.4%;网络零售额122.6亿元,增长36.2%。

2. 外资:2016年全市累计新批外商投资项目458个,增长3.2%;投资总额120.65亿美元,增长1.2%;合同外资79.90亿美元,增长4.4%;实际外资45.13亿美元,增长6.6%。合同外资和实际外资分别完成评价指标的111.0和100.3%。12月,全市新批外商投资项目63个,增长23.5%;投资总额15.67亿美元,增长27.8%;合同外资9.38亿美元,下降1.8%;实际外资6.14亿美元,增长78.6%。截至今年12月底,全市累计批准外商投资项目16000个,投资总额1499.28亿美元,合同外资847.34亿美元,实际外资459.83亿美元。

3外贸:2016年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948.68亿美元(6262.07亿元),下降5.1%(+0.9%),其中出口660.87亿美元(4359.38亿元),下降7.2%(-1.4%);进口287.81亿美元(1902.70亿元),与去年同期持平(+6.5%)。出口完成评价指标的90.7%。12月,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95.72亿美元(654.94亿元),下降3.9%(+3.1%),其中出口64.16亿美元(438.66亿元),下降11.6%(-5.2%);进口31.55亿美元(216.28亿元),增长16.8%(+25.5%)。

4外经:2016年全市备案(核准)境外企业和机构220家,下降2.7%;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35.13亿美元,增长39.9%;实际中方投资额24.98亿美元,增长95.6%。新批境外企业及机构家数和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分别完成评价指标的100.0%和125.5%。12月,全市备案(核准)境外企业和机构8家,下降63.6%;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1.68亿美元,下降21.2%;实际中方投资额2.00亿美元,增长178.3%。截至今年12月底,全市累计备案(核准)境外企业和机构2477家,备案(核准)中方投资额135.33亿美元,实际中方投资额72.72亿美元,分布在116个国家和地区。

全市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20.38亿美元,增长6.9%;外派劳务281人;期末在外劳务567人,下降36.6%。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完成评价指标的101.9%。12月,全市境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营业额0.95亿美元,增长36.8%。

5外包:2016年全市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231.29亿元,增长25.2%;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6.45亿美元,增长28.6%。新增服务外包从业企业98家,新增从业人员3876人。服务外包执行额和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分别完成评价指标的103.3%和106.8%。12月,承接服务外包执行额19.77亿元,下降4.4%;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92亿美元,增长21.6%。截至今年12月底,全市共有服务外包企业1299家,从业人员5.03万人。

6口岸进出口:2016年,累计口岸进出口总额1767.97亿美元,下降8.4%;其中出口1333.27亿美元,下降5.5%;进口434.70亿美元,下降16.2%。12月,口岸进出口额174.03亿美元,下降13.6%;其中出口129.16亿美元,下降16.1%;进口44.87亿美元,下降5.1%。

7集装箱进出:2016年,港口进出口箱量累计1999.33万箱,增长6.0%,其中出口累计箱量1024.06万箱,增长7.5%(出口重箱930.28万箱,增长12.8%),进口累计箱量975.26万箱,增长4.4%(进口重箱410.63万箱,增长17.6%)。12月,港口进出口箱量合计182.86万箱,增长42.0%,其中出口箱量94.52万箱,增长45.7%(出口重箱86.88万箱,增长46.1%),进口箱量88.33万箱,增长38.1%(进口重箱40.63万箱,增长48.1%)。

8收付汇:2016年,全市出口收入665.68亿美元,下降4.0%;进口支出278.16亿美元,下降7.2%。

9企业获权情况:2016年,全市新登记获权企业3763家,其中内资企业3617家,外资企业146家,历年累计获权企业33391家,其中内资企业32186家,外资企业1205家。

10出口退税情况:至12月底,国税总局累计下达我市退免税指标586.8亿元(其中退税456.8亿元,免抵调库130亿元),全市已退免税576.3亿元(其中退税456.8亿元,免抵调库119.5亿元),完成退税指标100%,退税下降2%。

11与其他计划单列市相比:2016年,我市进出口和出口规模仅次于深圳,均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进口规模居计划单列市第三位;进出口增幅居计划单列市第一位,出口增幅居计划单列市第三位,进口增幅居计划单列市第二位。

二、运行特点

(一)商贸

1.限上商品销售额快速增长。2016年,我市累计实现限上商品销售额13644.6亿元,同比增长7.2%,比上半年提高7.1个百分点。按行业分,限上批发业实现销售额12040.0亿元,同比增长7.2%,限上零售业实现销售额1604.6亿元,同比增长7.3%。

2.大宗商品销售持续向好。2016年,金属材料类、化工材料及制品类、石油及制品类、煤炭及制品类等四大类商品合计实现限上销售额8157.3亿元,同比增长3.2%,其中价格下降约4.0%,降幅比上半年收窄约7.7个百分点,销量增长约7.5%,涨幅与上半年基本持平。限上金属材料类尽管价格环比持续回升,但全年均价仍较去年低3.5个百分点,在量价齐跌的形势下销售额同比下降8.5%。限上化工材料及制品类在价格跌幅收窄、销量快速增长的驱动下,销售额同比增长27.1%,比上半年提高19.4个百分点。尽管燃料动力类均价同比降幅仍然较大,但从全年走势看,价格一路攀升,使得限上煤炭及制品类销售额从年初下降50.3%到年末下降9.0%,趋势持续向好。

3.限上社零结构进一步优化。2016年,我市累计实现限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44.4亿元,同比增长8.5%。按行业分,限上批发业累计实现零售额206.6亿元,同比增长17.8%;限上零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1547.4亿元,同比增长7.5%;限上住宿业累计实现零售额24.2亿元,同比增长3.4%;限上餐饮业累计实现零售额66.3亿元,同比增长7.7%。按主体资格分,限上法人单位实现零售额1606.3亿元,增长6.7%,限上产业活动单位实现零售额146.4亿元,增长22.7%,限上个体户实现零售额91.7亿元,增长21.9%,主体结构进一步优化。

4.家居装潢类领跑主要商品零售。2016年,限上生活必需品类累计实现零售额447.8亿元,同比增长6.9%,下半年涨幅逐月回落,对社零的拉动作用逐渐减弱。限上金银珠宝类累计实现零售额21.9亿元,同比下降19.8%。限上家居装潢类累计实现零售额186.2亿元,同比增长34.7%,领涨五大商品,尽管比重仅占10.1%,但贡献率达到33.1%。限上石油及制品类累计实现零售额197.0亿元,同比增长5%。限上汽车类累计实现零售额562.1亿元,仅同比增长1.8%。

5.五大业态“一涨四跌”。2016年,监测的18家百货商场共实现零售额75.6亿元,同比下降7.9%,14家出现负增长。9家大卖场共实现零售额41.2亿元,同比下降3.3%,5家出现负增长。7家连锁超市共实现零售额76.2亿元,同比增长1.2%,5家出现负增长。4家连锁便利店共实现零售额1.2亿元,同比下降12.9%,3家出现负增长。241家专业店共实现零售额549.7亿元,同比下降1.7%,132家出现负增长。

(二)外资

1.利用外资实现平稳增长。2016年,全市利用外资稳中有升,合同利用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79.9亿美元、45.1亿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4%、6.6%,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11.0%、100.3%。18个县(市)区和国家级开发区中,7个地区同时完成全年合同和实际外资目标任务,其中大榭完成201.9%和129.0%。

2.外商投资产业结构有所优化。2016年,全市三产实际利用外资20.8亿美元,同比增长7.5%,占全市46.1%,比重提高0.3个百分点。主要行业中,批发零售业实际利用外资6.7亿美元,同比增长87.8%;水利环境公共设施管理业实际利用外资3768万美元,同比增长124.6倍。同期,全市二产实际利用外资24.3亿美元,同比增长6.5%,占全市53.9%,占比与去年持平。其中制造业实际利用外资23.4亿美元,同比增长5.2%,占全市二产51.8%,比重下降0.7个百分点。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合同、实际利用外资5.5亿美元、4.1亿美元,分别下降59.7%、53.4%。

3.重点国家(地区)利用外资比重继续提升。2016年,外商投资前十位国家(地区)实际利用外资43.7亿美元,占全市96.8%,同比增长7.4%,比重提高0.7个百分点。其中,来自开曼群岛、投资性公司投资、英属维尔京群岛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5.9亿美元、4.8亿美元、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7倍、95.1%、6.3倍,占比分别为13.1%、10.7%、10.0%,比重分别提高10.1、4.9、8.5个百分点;来自日本、韩国实际外资大幅度增长,分别为4.5亿美元、7916万美元,增长19.0倍、6.7倍,比重提高5.3、1.6个百分点。

4.大项目支撑作用不断增强。2016年,全市新批总投资(含增资)3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06个,合同利用外资64.5亿美元,同比增长16%,其中新批总投资(含增资)1亿美元以上项目22个,合同利用外资37.1亿美元,同比增长48.5%。同期,世界500强企业增资活跃,包括台塑集团、法国道达尔、美国慈林医院、英国联合利华、德国梅塞尔、荷兰阿克苏诺贝尔和德国大众等8家,合同外资增资7.6亿美元。

5.外资并购增长快速。2016年,我市利用外资形式日趋多元化,外资并购步伐不断加快。全市新批外商并购投资项目39个,同比提高44.4%,投资总额3.7亿美元,合同利用外资2.5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亿美元,占比8.9%。从外商并购领域来看,服务业并购投资项目占比达到66.6%,涉及商业地产、商业管理、市政公共管理、产品批发和贸易经纪代理等领域。并购投资最大的项目是宁波前程供应链有限公司,并购额4675万美元。并购投资主要来自香港、台湾、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英国、法国、美国、加拿大、哥伦比亚、澳大利亚和塞舌尔等13个国家(地区)。

(三)外贸

1.进出口降幅持续收窄,进口保持较快增长。2016年,全市进出口948.7亿美元,同比下降5.1%,降幅较前11个月收窄0.1个百分点,全年呈震荡回升态势。其中出口660.9亿美元,同比下降7.2%,我市出口增幅低于全省4.1个百分点,高于全国0.5个百分点;进口287.8亿美元,增速与去年持平,分别好于全国、全省5.5和2.6个百分点。12月,我市出口64.2亿美元,同比下降11.6%,环比上升15.7%;进口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同比增长16.8%。

2.对欧美出口占比有所提高,对新兴市场出口分化明显。2016年,我市对欧盟出口178.5亿美元,同比下降3.5%,占我市出口额27%,比重提高1个百分点;对美国出口148.9亿美元,同比下降2.5%,占我市出口22.5%,比重提高1.1个百分点。对日本出口同比下降8.4%,呈现持续下滑态势。同期,我市对东盟出口49.3亿美元,同比下降3.1%。新兴市场中,对中东、墨西哥、巴西出口同比分别下降13.9%、7.8%和19.1%;对印尼、印度出口实现较快增长,同比分别增长3.8%、3.1%。

3.日用消费品、机电类产品出口略显疲态,高新技术产品比重略有提升。2016年,服装、纺织、灯具、塑料制品、家具、鞋类、箱包等七大类日用消费品出口同比下降7.1%,拉低全市出口增幅2.2个百分点。其中服装、鞋类、箱包出口同比分别比下降9.5%、18.1%、12.4%,分别低于全市平均2.3、10.9、5.2个百分点。2016年,机电产品出口同比下降7.3%,占全市出口总额的54.5%,比重同比下降0.1个百分点。其中电线电缆、液晶显示板出口同比分别下降7.6%、43.5%。同期,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同比下降5.0%,好于全市出口2.2个百分点,占我市出口6.6%,比重提高0.1个百分点。

4.大宗商品进口量增价跌,从新兴市场进口增长较快。2016年,我市进口前20位商品进口量同比增长5.3%,但进口均价同比下降10.0%。其中液化石油气及其他烃类气、原木、成品油、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量同比分别增长52.1%、36.8%、2.1倍和57.1%,进口价格同比分别下降21.3%、11.7%、16.1%和12.3%。在进口量大幅增长拉动下,液化石油气及其他烃类气、成品油、原木、未锻轧铜及铜材进口金额同比分别增长19.6%、1.6倍、21.4%、37.7%。

2016年,从台湾、欧盟进口同比分别下降17.4%、4.8%;从金砖国家、中东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口同比分别增长19.5%、15.2%和10.6%。从新兴市场进口增长较快,从智利、伊朗、巴西进口同比分别增长63.3%、40.5%和17.2%,主要进口商品为铁矿砂及其精矿;从俄罗斯、越南、阿联酋、韩国进口同比分别增长97.0%、32.0%、23.0%、11.0%,主要进口商品分别为己内酰胺、废塑料、苯乙烯、二甲苯。

5.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表现亮眼,重点企业好于全市。2016年,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出口同比增长1.5%,拉动全市出口增幅0.4个百分点,占全市出口总额的30.9%,比重提高2.6个百分点。进口方面,自营进出口生产企业进口同比增长15.8%,拉动全市进口增幅4个百分点,占全市进口总额的29.6%,比重提高4.0个百分点。同期,外商投资企业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下降11.8%和6.6%,均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016年,全市进出口前108家企业进出口同比增长3.6%,占全市进出口38.4%,比重上升3.2个百分点。其中,全市出口前108家企业出口同比下降2.5%,好于全市出口4.7个百分点,有48家企业出口实现正增长,其中亚洲纸浆、舜宇集团、奥克斯、东方日升等企业出口同比分别增长18.7%、24.3%、18.2%、33.6 %。进口前108家企业进口同比增长9.8%,好于全市9.8个百分点,有64家企业进口实现正增长。

6.一般贸易比重提高,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降幅较大。2016年,一般贸易出口同比下降4.5%,进口同比增长4.0%,分别占全市总额的85.9%和77.6%,比重分别提高2.4和2.9个百分点;加工贸易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下降15.2%、14.2%。同期,其他贸易项下的特殊监管区域物流货物出口、进口同比分别下降54.1%、50.8%。

7.出口订单指数小幅回升,企业出口信心指数继续回落。根据监测数据显示,12月份出口订单同比增长及持平的企业占比为73.9%,环比提高0.9个百分点。出口订单短期化现象有所改善,12月份以三个月内短期订单为主的企业比重为54.1%,环比下降2.2个百分点,结束了连续23个月高位运行。此外,监测数据显示12月份看好未来一段时间出口前景的企业占比为12.1%,环比下降0.2个百分点,继续呈小幅下降态势。

(四)外经

1.对欧美地区投资增速加快,中东欧成为走出去热点区域。2016年,亚洲仍然是我市走出去的传统热点区域,全年对亚洲地区核准中方投资额21.5亿美元,完成境外承包工程营业额8.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额61.3%、42.6%,同比分别增长40.5%、1.7%。随着对欧美跨国并购项目的大幅增加,我市对欧洲和美洲投资分别达到5.6亿美元、4.5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95.1%、90.6%,占比分别提高4.5、3.4个百分点。同期,我市在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境外企业和机构38家,中方投资额7.5亿美元,占全市总量21.3%,同比增长110.4%;全市完成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承包工程营业额17.7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87.0%,主要涉及房屋建筑、电力工业、交通运输、工业建设、废物处理、石化工业等行业领域。其中,我市在中东欧地区设立境外企业4家,中方投资额1.6亿美元,同比增长15倍;在中东欧国家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1306万美元,同比增长8.8倍。

2.制造业对外投资占比提高,走出去结构更趋优化。2016年,我市对第二、三产业境外投资分别为17.1亿美元、17.5亿美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48.7%、49.9%,同比分别增长94.3%和12.9%。制造业占据对外投资主导地位,全年投资11.3亿美元,占到全市总量32.2%,比重提升7.1个百分点,主要集中在汽车配件、纺织服装和医药等行业。第二、第三产业中部分行业对外投资翻倍增长,采矿、交通运输、金融、电力生产行业的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7.0倍、43.7倍、3.2倍、2.8倍。同期,我市对外承包工程行业中,交通运输、石油化工和水利等建设项目增幅较大,分别完成营业额3.1亿美元、9500万美元、1.6亿美元,占工程营业额总量40.7%,同比分别增长67.4%、32.5%、160%。

3.大项目主导地位得到强化,跨国并购占比继续提升。2016年我市共核准备案千万美元以上项目48个,累计中方投资额31.3亿美元,占全市总量的89.2%,同比增长59.7%;其中,核准备案上亿美元的项目10个,累计中方投资额17.6亿美元,占到全市总量的50.1%,银亿集团、奥克斯集团、均胜集团、雅戈尔集团、广博集团等一批龙头企业对外投资大项目不断涌现。2016年,我市有5家企业完成营业额超亿美元,达到6.0亿美元,占总额的29.4%。同期,我市企业实施跨国并购和参股项目47个,累计投资额10.3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51.6%和2.3倍,前十大对外投资项目中,有6个是跨国并购和参股项目。

   4.投资合作相互促进,走出去带动作用明显。2016年,我市境外投资带动境外工程承包营业额2.7亿美元,占全市对外承包工程业务13.2%。宏润建设集团在蒙古总投资1.5亿美元的上海小区项目,东方日升新能源有限公司在澳大利亚、墨西哥、罗马尼亚、斯洛伐克和保加利亚总投资7.4亿美元的太阳能电站项目,进一步带动工程设备出口和对外承包工程增长。全年,我市企业通过境外工程项目带动材料、设备等出口9.7亿美元,同比增长32.7%,高于全市出口增幅40个百分点;通过境外资源回运,带动资源产品进口3.1亿美元,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市进口增幅12个百分点。

(五)外包

1.外包产业结构有所优化。2016年,全市服务外包产业实现快速增长,服务外包执行额首次突破200亿元,达231.3亿元,同比增长25.2%。分产业来看,ITO业务、BPO业务、KPO业务执行额121.5亿元、67.4亿元和42.4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额的52.5%、29.2%和18.3%,其中,KPO高端业务占比有所提高,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从业务领域细分看,ITO嵌入式软件业务仍是主要来源;BPO客户营销数据库增幅较大,占全市BPO业务收入的33%,同比增长6%,成为我市BPO业务增长新亮点;KPO业务主要仍为工业设计外包,占比72%。

2.离岸业务提升较快。2016年,全市承接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16.5亿美元,同比增长28.6%,占全市总额的47.2%。其中,离岸ITO、离岸BPO、离岸KPO业务执行额分别为9.8亿美元、4.1亿美元、2.6亿美元,分别占全市离岸总额的59.4%、25.0%、15.5%。从离岸业务细分来看,ITO离岸嵌入式软件服务收入占比52%;离岸KPO业务占比上升,达16%。

3.龙头企业、重点区域带动明显。2016年,离岸执行额超千万美元以上的服务外包企业36家,比去年增加4家。全市服务外包离岸业务排名前10位的企业离岸服务外包执行额5.3亿美元,占全市离岸服务外包业务36.0%。同期,全市离岸服务外包来源地为131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美国和香港的合同执行额均超过3亿美元,居前两位,分别为3.2亿美元和3.2亿美元,占全市总额的21.8%和21.5%。同期,来自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服务外包执行额2.3亿美元,同比增长20.9%,占全市离岸服务外包15.8%。

(六)电子商务

1.网络零售增速高于全省。据浙江省电子商务大数据研究基地监测数据显示,2016年度,我市累计网络零售首次突破千亿,达到1024.6亿元,同比增长45.6%,增幅高于全省平均10.1个百分点,增速居全省第三。从各个县(市)区的数据来看,鄞州、慈溪、海曙等地网络零售居全市前三名,占比分别为22.1%、21.5%、10.5%,合计占全市网络零售的54.1%。我市2016年度累计实现居民网络消费790.4亿元,同比增长34.7%,网络零售顺差234.2亿元。

2.跨境电商实现高速增长。据市口岸办统计,2016年,我市跨境电子商务交易总额40.3亿美元(约270.1亿元),同比增长2.4倍,占全市外贸进出口总额4%,比重上升3个百分点。其中进口总额8.0亿美元(约53.7亿元);出口总额32.3亿美元(约216.5亿元)。

   3.主要网络零售平台贡献大。从淘宝、天猫、京东三大购物平台来看,宁波市网络零售总额前三名的行业分别是3C数码、服饰鞋包、家居家装,占比分别为31.5%、20.4%、17.0%,三大行业网络零售总额占比6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