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人民币汇率突然迎来“大爆发”。
截至7月25日17时30分,境内在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Y)与境外离岸市场人民币兑美元汇率(CNH)分别触及7.2318与7.2306,分别较前一个交易日大涨347个基点与323个基点,盘中分别一度创下5月中旬以来的最高点7.2050与7.2020,境内外人民币日内最大涨幅均超过600基点。
为何出现如此大的涨幅?
“尤其是午后,人民币持续上涨行情来得太突然,让外汇市场有点措手不及。”一位香港银行外汇交易员表示。在他看来,7月25日境内外人民币汇率突然大涨,有点不同寻常——毕竟,当天美元指数从104.4小幅回落至104.2,未必“支持”人民币出现如此大的涨幅。
图源:新华社
据多家投资机构认为,7月25日境内外人民币突然大幅上涨,可能是受到四方面因素影响:
一是近日央行相关部门采取一系列“降息”举措,令境外金融机构看涨中国经济未来发展前景,纷纷加仓人民币多头头寸。其中最明显的迹象是7月25日离岸人民币汇率首次高于在岸人民币汇率,表明境外资本对人民币汇率的看涨热情高于境内机构。
二是日元汇率大涨所带来的“补涨效应”。过去两周,日元兑美元汇率大涨约5.6%,一度从160涨至152整数关口,很大程度扭转金融市场对亚洲货币贬值压力较大的观点,带动众多海外投资机构纷纷敢于买涨人民币等经济基本面向好的亚洲货币。
三是中国上半年外贸顺差较高的效应开始发酵。此前,受美联储迟迟不降息与美元强势回升等因素影响,市场普遍认为人民币汇率趋降,但随着美联储降息步伐日益临近令美元强势周期结束,金融市场目光开始转向中国上半年良好的外贸数据与外贸顺差状况,开始押注人民币汇率上涨。
四是特朗普交易的连锁效应继续扩散。随着市场预期特朗普赢得大选的几率上升,华尔街投资机构日益关注未来美国新政府可能推行弱势美元,并施压美联储加快降息步伐,于是众多海外资本开始提前买涨人民币作为“回应”。
人民币汇率的压力是否就此消失?
据证券时报报道,分析人士认为,从目前的情况来看,仍在较大程度上取决于美元和日元的强度。美元指数近期虽然有些许调整,但幅度并不大,而且这还是发生在人民币和日元双双大幅走强的背景之下。
周四的掉期定价显示,日本央行在7月31日前加息15个基点的可能性为58%,高于上周的0.29%左右。如果日本加息,日本与美国的利率差距仍将保持在5个百分点左右。从目前的情绪和数据来看,日元升值可能会要持续到这个月底才会暂告一段落。而以人民币与日元走势的相关性来看,人民币亦可能跟随走强至此时。
图源:新华社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上半年,人民币扮演了亚洲货币“稳定锚”的角色。据中银证券,人民币兑日元、韩元、泰国铢、马来西亚林吉特和新加坡元汇率中间价分别上涨12.2%、6.3%、6.3%、2.1%和1.9%。
此外,7月19日,人民银行在传达学习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时强调,完善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增强汇率弹性,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由此可见,人民币汇率市场化改革方向以及短期央行稳汇率政策意图并未发生根本变化。
(本文来源:浙江贸促公众号、浙江贸促综合整理自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证券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