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眠的夜里,一口气一晚上又读完了整本《活着》。
不厚,却沉得让人喘不气来。
主人公叫福贵,这名字取得又福又贵。然而他这一生,除去开头的二十年还福过贵过,剩下的大半辈子简直悲惨到让人读不下去。
一边不忍心,一边却又控制不住地关心福贵的命运走向……忍不住感叹,余华怎么写得下去啊,怕也是内心滴着血完成这本巨著的吧!
翻了第二遍,终于有点明白了作者的用意。
福贵遭受的劫难,是一群人的劫难,是一整个时代的劫难。
他虽然只是所有悲剧的缩影,但这一切并非虚构,年代也离我们不算遥远。而真实,恐怕远比小说更为残忍。假如没有亲手撕开血淋淋的事实,如何能够让人刻骨铭心?
小说里,福贵接二连三地面对失去至亲的苦痛,这样的遭遇实在换谁都会想到一了百了。可是他竟然顽强地独活下来,一年又一年。
张艺谋电影改编了部分情节,却也残忍地保留了只剩福贵一人的结局
因为活着,是一种本能,更是一种勇气。
临了即便失去了所有亲人,他还是要对得起自己的生命,这条命是老天给的,也是自己对生的渴望以及为活的奋斗挣回来的。
于是,孑然一身的福贵,在屠宰市场上买了一头辛苦耕耘了一辈子到头来要被宰杀当下酒菜的老黄牛。他给牛起名,福贵。
一如他自己的坎坷人生,以及顽强的生命力。
最后的日子,他有另一个福贵的陪伴,有回忆里每一个鲜活生命的陪伴。
那里有始终不离不弃的家珍。
有忠厚善良逆来顺受的凤霞。
有老实耿直却很孝顺的有庆。
有如亲生儿子般的女婿二喜。
还有从小苦命连名字都特别苦却懂体恤人的苦根。
他们依然在福贵的心底。有着他们的陪伴,他才能日复一日地,平凡地,活着。